欢迎光临河北雷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
咨询电话:18032293265
24小时智能检测 365天安全防护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技术资讯 > GGT-8C钢轨探伤小 探伤工:给钢轨做“B超”

GGT-8C钢轨探伤小 探伤工:给钢轨做“B超”

文章出处:河北雷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量:928发表时间:2017-7-24

GGT-8C型超声波钢轨探伤仪、GGT-8C钢轨探伤小车简介



GGT-8C钢轨探伤小车探伤现场

一、产品概述

GGT-8C型超声波钢轨探伤仪,适于检测国产和进口的43kg/m~75kg/m 钢轨母材中存在的各种缺陷。该仪器执行TB/T 2340-2000《多通道A 型显示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技术条件》。

GGT-8C型超声波钢轨探伤仪,是我公司最新研发成功的新型数字式专用钢轨探伤设备,彩色液晶显示或场致发光平板显示用户选。70°×6,37°×2,0°九通道探伤(还可选择双45°方式)。使用额定12V直流电池做能源,标准配置可连续工作8小时(无报警输出)。按键操作,数字或符号信息显示。超大内存容量可记录现场作业的地理位置、仪器状态、异常缺陷、作业速度等内容,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回放、分析这些内容。A、B型平行双显示方式。探伤仪执行TB/T2340-2012《钢轨超声波探伤仪》标准。

二、产品特点

l 双灵敏度控制,方便对比试块和现场灵敏度的对比。

l 缺陷水平、垂直距离直读,不用人工计算。

l 自动记录探伤作业参数,可记忆不同钢轨类型的对应距离幅度曲线参数、反报警闸门位置等。

l 距离幅度曲线外调整。允许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最佳的曲线。

l 干扰波重点抑制。减少了锈蚀等对现场灵敏度调整的影响。

l 即时速度显示,超速提醒。

l 超大容量内存,可全程记录A、B型显示内容。波形记忆、本机直接回放而且能通过U盘传递到计算机回放。

l 拼孔显示、里程校对、标记等实用功能,使分析数据更方便、快捷。

l 具有探伤灵敏度自动控制、探头自动检测功能。

l B显示方式可自由选择,可分为单显A型、单显B型、AB同显。

一天徒步9公里 火车不再“咣当”响

当您坐着飞驰的列车时,可能不会在意,在蜿蜒的铁路线上有这样一群铁路探伤工,他们身穿黄马甲不停地弯腰起身,利用精密仪器为钢轨"揪"出病害,保证列车安全运行。如果说平行的两股钢轨好比火车的"双腿",那么探伤工就是给钢轨做"B超"诊断病情的专职"医生",每天,他们都要沿着铁路线至少步行9公里"巡诊"。正是有了他们,旅客出行路上才更加安心。昨日,记者来到太原铁路局太原工务段,实地体验了铁路探伤作业的种种辛苦。

探伤是个技术活

在朝阳街附近的铁道桥下,钢轨密集交错,不时有列车驶过。几名探伤工推着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在钢轨上缓缓滑动,分布在探伤仪上的7个探头发射出的超声波反馈在仪器上方的小屏幕上,不时发出“嘟嘟”的声音。在这里,太原探伤车间探伤二工区的班长冯岗,正和工友一起为钢轨探伤。

他说:“由于受列车的碾压和金属热胀冷缩的变化,钢轨经常会产生一些‘病害’,我们的职责,就是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,为钢轨做‘B超’,找到病害,保证列车安全运行。”

“眼下正值春运,每天往来的列车很多,所以我们比平时更忙。”冯岗说,探伤是个技术活,很多伤损光凭眼睛根本看不出来,必须依靠 GCT—11 超声波探伤仪,对铁路轨道内部进行探诊。如果发现伤损,仪器就会报警,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更换。

小伤损会酿大事故

“这些伤损很细微,比如钢轨内部有小裂纹,焊缝有气泡或夹杂,铁轨接头没有焊接好等等,这些看似小问题,但对于高速行驶的列车来说,钢轨上哪怕是一毫米的损伤,都可能诱发断轨等事故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冯岗一边说,一边推着探伤仪缓慢移动。

记者注意到,前行中,探伤仪屏幕上的图形也不断变化着,每当有波纹线出现时,他们便停下来,仔细查看钢轨表面情况,再推着仪器过上两遍进行验证。“钢轨的‘病情’,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探伤仪的屏幕就是探伤工的眼睛,一旦波形超出正常范围,就得重点检查。”冯岗指着探伤仪的小屏幕说,每发现一处隐患点,都要做详细记录,并用白油漆标注在钢轨上,之后交由工区处理,更换成新钢轨。

火车不再“咣当”响

“以前,坐火车总能听到‘咣当咣当’的声音,那是车轮跨越两段钢轨的接缝处发出的响声。”冯岗介绍,此前铁路上使用的是25米长的钢轨,钢轨与钢轨之间会留有一定缝隙以防止热胀冷缩。所以,人们坐火车会听到这种响声,影响了乘坐火车的舒适度。现在,无论是乘坐高铁、动车,还是普速列车,基本都听不到这种恼人的声音了,这是因为现在的钢轨都采用了无缝焊接的工艺,只剩下极少数的部位有接缝,大约每隔1公里才有一处。

“瞧,这叫‘听音辨缝’,遇到接缝处得这样敲一敲,如果钢轨有损伤,凭经验能感觉出来。”说着,冯岗拿出一个小铁锤,弯下腰,对着钢轨轻轻敲打了几下。

记者注意到,这个小铁锤重约0.5公斤,有个特殊之处,手柄与锤头之间的部位是软钢制成,拿在手里一摇,锤头会晃来晃去。“这么软,怎么能使上劲?”对于记者的疑问,冯岗笑着说:“用这个铁锤也有讲究,手要虚掩,稍微用点力就行。如果钢轨没问题,锤头就会弹起来。反之,锤头就会吸附在钢轨上。”

每天要步行9公里

“平均12天就要给钢轨‘巡诊’一次,每个人每天要完成9公里的钢轨探伤作业。尽管路程不算太长,但只能利用间隙上道探伤,一旦列车到来,必须抬着机器快速下道。这样,每天走完全程至少需5个小时,必须抬着仪器上下道数十次。”冯岗表示,自己所在的探伤班组有7个人,承担着石太线、大西线的部分线段以及太原站、太原东站等线段的钢轨探伤任务。

据他介绍,因为铁路分为上下行双线,因此每次监测都是4名探伤工推着两台探伤仪同时作业。此外,另有3名防护员分别负责前中后位置的防护,最远的防护员要跑到前方1公里处,他们用对讲机随时和后方通报前后相邻轨道列车运行情况。

“由于白天运行的列车较多,经常需要大半夜出来探伤,忙完就到了次日凌晨。夏天烈日当头,钢轨烫手,干一会儿就浑身湿透了;冬天严寒,手冻得生疼,连仪器都拿不住,只能咬着牙接着干。”他说,虽然辛苦,但能为千万旅客的出行扫清隐患,很值得。